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消杀公司工作人员开展蚊媒消杀。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登革热是全球传播最常见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盛行季节在每年的6至11月,高峰期出现在8至9月。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近日,南宁市召开登革热诊疗工作培训会,会上,有关专家表示,注重早期识别和及时就诊是做好登革热防治的关键。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重症登革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严重脏器损伤等,此型病情凶险,多于24小时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病死率为1%—5%。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莎在培训会上作了《登革热诊断及救治》分享,指出重症登革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登革热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较强,大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但流行期间覆盖面广。登革热在我国存在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两种流行形式,其中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
李莎表示,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临床诊断主要从三大步骤入手,一是综合评估,包括病史、症状、流行病学、过去史和家族史,同步开展全身体检和意识状态评估等体格检查,以及常规检查和登革热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二是诊断,对病程和病情严重性进行评估;三是根据临床表现和其他情况分组治疗,包括居家治疗、住院治疗及紧急处理和尽快转诊。
李莎介绍,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确诊的患者,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防蚊隔离;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目前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一是注意防蚊灭蚊,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二是清除滋生地(指蚊子的幼虫生长及成蚊产卵的地方),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还要注意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
三是及时就医,从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本地后,如果两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并说明外出史,一旦患上登革热应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叮咬传染给他人。
本报记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