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内容

【全民携手】共同防治乙肝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8日 来源:肝科 阅读次数:

近年来,由于乙肝预防知识以及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乙肝新发人数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发布的最新乙型肝炎发病情况数据,2020年,乙肝新发人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至90万。但由于我国乙肝“存量”较大,因此距离消除乙肝这个目标仍有一定距离,还需要各方的持续共同努力。2022年3月18日是第22个”全国爱肝日”。应今年的宣传主题”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要求,及实现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肝炎危害”的宏伟战略目标。医院肝科人携手科学普及肝病防治知识,提高社会人群对肝病认知,进一步推进我国肝炎的防治工作。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一般的生活接触根本不会传播,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及共用坐厕等。

阻断传播途径,做好防范:

育龄期妇女防范措施: 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是目前母婴传播阻断的重要措施,但仍有约10-15%的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阻断失败的原因考虑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复制高度活跃有关。针对乙肝母婴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传播及分娩后传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防止乙肝病毒传播。(1)备孕前完善乙肝两对半、HBVDNA了解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情况,及腹部B超显示的肝脏形态改变情况,做好各项评估,决定是否为妊娠的合适时机,减少孕期肝功能损害及母婴传播风险。(2)孕期应做好监测,每1-2月复查肝功能,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诊治,根据情况予抗炎、抗病毒治疗。如有羊膜腔穿刺术的指征,需权衡利弊后再决定。HBVDNA水平高(>200000IU/ml)的孕妇,孕24-28周可与专科医生沟通后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3)分娩后母亲随访,产后6-8周复查肝功能、HBVDNA,如果肝功能正常,以后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及肝脏纤维化检查。

新生儿出生的防范措施: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做好标准预防接种。包括:尽早(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在1月、6月分别接种第二、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后1个月,检查乙肝两对半评估阻断是否成功。研究表明,做好标准预防的新生儿,母乳喂养并不增加乙肝病毒感染风险。

儿童的防范措施: 出生后做好标准预防接种并经检查有乙肝表面抗体的儿童,每3-5年可检查乙肝两对半了解保护性抗体滴度情况,根据抗体滴度必要时可注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如果乙肝母婴阻断失败,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儿童应尽早到专科医院诊治。在慢乙肝儿童的“免疫耐受期”存在部分与“免疫活动期”重叠,这部分患儿有抗病毒治疗必要。慢乙肝儿童抗病毒治疗获益高于成人,对于乙肝防控、改善成人期的终点事件有重要意义。目前倡导让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应诊尽诊,应治尽治,早治早受益。使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及早摆脱疾病困扰。

成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防治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处于免疫耐受期,应每3-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和无创肝纤维化检查等检查项目,必要时行肝活检,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启动治疗。
    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和无创肝纤维化检查等检查项目。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也应及时启动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期间,建议至少每3月检查一次乙肝病毒DNA、肝功能,肾功能、乳酸或血钙、磷等;6月加查甲胎蛋白和超声影像检查及无创肝纤维化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乙肝病毒变异、肝炎复发及肝脏功能恶化、肝细胞癌变等。

对于肝硬化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必要时行腹部CT或核磁以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并且还应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情况。

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符合停药标准的,治疗结束后也应定期复查!(肝科 李芬)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COPYRIGHT © WWW.NN4YY.COM 2022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桂ICP备10004427号-1 国际互联网备案号:45010202000039

技术支持:八桂健康网

地址:南宁市长堽路二里1号

急    诊: 0771-5656520

医 教 科: 0771-5624928

办 公 室: 0771-5625823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专家团队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科室

报告查询

微信公众号